胎盤粘連孕婦通常無明顯自覺癥狀,多數情況下需通過超聲檢查或分娩時發現。
胎盤粘連的臨床特點:
胎盤粘連指胎盤絨毛異常侵入子宮肌層,根據侵入深度分為粘連型、植入型及穿透型。輕度粘連可能僅表現為產后胎盤延遲剝離,嚴重者可能導致產后大出血。孕期通常無典型疼痛或出血表現,部分孕婦可能出現子宮敏感度增高或宮縮異常,但這些癥狀缺乏特異性,易與其他妊娠并發癥混淆。
高危因素與診斷:
多次宮腔操作史、剖宮產瘢痕子宮、前置胎盤等情況會顯著增加發生風險。產前診斷主要依賴超聲檢查,特征性表現包括胎盤后間隙消失、子宮肌層變薄或血流信號異常。磁共振成像對評估植入深度更具優勢,能清晰顯示胎盤與子宮壁的界限
胎盤粘連孕婦需提前制定分娩方案,建議選擇具備急救條件的醫療機構。產后需密切監測出血量、子宮復舊情況及感染指標。日常避免腹部受壓或劇烈活動,均衡補充鐵、蛋白質等營養素有助于改善妊娠期貧血狀態,適當進行盆底肌訓練可促進產后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