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濕疹可通過抗組胺藥、糖皮質激素、免疫抑制劑、抗生素、潤膚劑等方式治療。慢性濕疹通常由皮膚屏障功能障礙、免疫異常、微生物感染、遺傳因素、環境刺激等原因引起。
1、抗組胺藥: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、依巴斯汀等藥物可緩解瘙癢癥狀。慢性濕疹患者常伴有劇烈瘙癢,夜間加重,搔抓可能導致皮膚破損感染。避免熱水燙洗、穿著純棉衣物有助于減少刺激。
2、糖皮質激素:氫化可的松、曲安奈德、糠酸莫米松等外用制劑能減輕炎癥反應。長期使用需警惕皮膚萎縮、毛細血管擴張等副作用。面部及皮膚薄嫩部位建議選擇弱效激素,療程不超過2周。
3、免疫抑制劑:他克莫司軟膏、吡美莫司乳膏適用于激素治療無效或需長期用藥者。這類藥物通過抑制T細胞活性改善皮損,可能出現局部灼熱感等不良反應。治療期間需嚴格防曬。
4、抗生素:莫匹羅星軟膏、夫西地酸乳膏適用于合并細菌感染的濕疹。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是常見誘因,表現為滲出、結痂。保持皮膚清潔干燥,避免接觸刺激性化學物質。
5、潤膚劑:含神經酰胺、尿素、凡士林的保濕霜可修復皮膚屏障功能。干燥環境會加重病情,建議每日涂抹3-5次,沐浴后立即使用效果更佳。室內濕度維持在40%-60%為宜。
慢性濕疹患者需長期堅持皮膚護理,選擇無香料、無酒精的溫和清潔產品。飲食避免辛辣刺激及已知過敏食物,適當補充維生素A、E及Omega-3脂肪酸。規律作息、減輕壓力有助于控制復發,皮損持續加重或繼發感染時應及時皮膚科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