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耳炎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抗生素、消炎止痛藥、滴耳液等,常用藥物有阿莫西林、頭孢克洛、氧氟沙星滴耳液。
1、抗生素:
細菌性中耳炎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。阿莫西林是首選藥物,對多數常見致病菌有效。頭孢克洛適用于對青霉素過敏的患者。用藥需足療程,避免細菌耐藥。兒童用藥需根據體重調整劑量。
2、消炎止痛藥:
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酚可緩解耳痛和發熱癥狀。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減輕炎癥反應。使用期間需注意胃腸道反應,避免空腹服用。兒童宜選用混懸劑型。
3、滴耳液:
氧氟沙星滴耳液可直接作用于耳道,適用于鼓膜穿孔患者。使用前需清潔外耳道,藥液溫度應接近體溫。避免長期使用以防真菌感染。滴藥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鐘。
4、黏液溶解劑:
羧甲司坦可稀釋中耳積液,促進分泌物排出。適用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。用藥期間需多飲水保持呼吸道濕潤。與抗生素聯用可增強療效。
5、抗組胺藥:
氯雷他定適用于過敏性因素誘發的中耳炎。可減輕黏膜水腫和分泌物增多。服藥期間可能出現嗜睡副作用,駕駛前慎用。兒童需選擇糖漿劑型。
中耳炎患者應保持耳道干燥,洗澡時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。增加維生素C攝入有助于增強免疫力,如柑橘類水果、獼猴桃等。避免用力擤鼻涕,防止細菌逆行感染。急性期需臥床休息,減少頭部劇烈運動。癥狀持續3天無緩解或出現高熱、劇烈頭痛需及時復診。恢復期可進行耳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,溫度不宜超過40℃。兒童患者需定期復查聽力,排除并發乳突炎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