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股溝肉芽腫潛伏期通常為1-12周,平均3-5周,具體時長與個體免疫狀態、病原體載量等因素相關。
1、潛伏期范圍:
腹股溝肉芽腫由肉芽腫莢膜桿菌感染引起,潛伏期存在較大個體差異。部分感染者可能在接觸病原體1周后出現癥狀,少數病例潛伏期可延長至3個月。免疫抑制患者潛伏期可能縮短。
2、影響因素:
潛伏期長短與細菌接種量呈負相關。皮膚黏膜破損部位直接接觸感染者分泌物時,高濃度病原體可導致潛伏期縮短至7-10日。合并HIV感染等免疫缺陷狀態會加速疾病進展。
3、初期表現:
潛伏期結束后首先出現無痛性丘疹或皮下結節,常見于外生殖器、會陰或腹股溝區域。皮損逐漸潰爛形成邊界清晰的肉芽腫性潰瘍,基底呈牛肉紅色,觸之易出血。
4、診斷要點:
組織病理學檢查發現Donovan小體可確診。需與梅毒硬下疳、軟下疳等性傳播疾病鑒別。核酸檢測或潰瘍邊緣組織壓片染色可提高檢出率。
5、治療原則:
首選多西環素、阿奇霉素或復方新諾明口服,療程至少3周直至潰瘍完全愈合。合并HIV感染者需延長治療時間。性伴侶需同步檢查治療。
患病期間應保持患處清潔干燥,避免性接觸直至治愈。日常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,如魚肉、雞蛋及豆制品,促進組織修復。適度進行盆底肌訓練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但需避免劇烈運動摩擦病灶。治療后需定期隨訪1年,監測是否復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