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盆腔炎屬于需要及時干預的婦科感染性疾病,多數患者經規范治療可痊愈,但延誤處理可能引發慢性盆腔痛、不孕等并發癥。
1、疾病嚴重程度與治療時機密切相關:
早期癥狀表現為下腹持續性疼痛、發熱、異常陰道分泌物,此時及時使用抗生素治療可有效控制感染。常用藥物包括頭孢曲松、多西環素、甲硝唑等,需根據病原體檢測結果選擇聯合用藥方案。若伴隨盆腔膿腫形成,可能需穿刺引流或腹腔鏡手術清除病灶。
2、并發癥風險需警惕:
未規范治療的病例中,約25%可能發展為慢性盆腔炎,導致輸卵管粘連、阻塞。這與衣原體反復感染或混合厭氧菌感染有關,患者可能出現性交痛、月經紊亂等癥狀。嚴重者可能因輸卵管病變導致宮外孕或不孕,需通過子宮輸卵管造影評估損傷程度。
治療期間需絕對禁止性生活至癥狀完全消失,每日用溫水清潔外陰并更換純棉內褲。飲食宜選擇高蛋白的魚肉、豆制品和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、西蘭花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。急性期臥床休息時可嘗試半臥位減輕盆腔充血,恢復期每周進行3次低強度散步促進血液循環。出現持續高熱或劇烈腹痛應立即復診,避免自行調整用藥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