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視度數通常不會自然下降,但可通過科學干預延緩進展或暫時改善視力。
1、近視度數穩定的生理因素:
成年后眼球發育停止,眼軸長度趨于穩定,近視度數多數不再增長。長期保持良好用眼習慣,如每日戶外活動2小時、閱讀距離大于33厘米、每20分鐘遠眺20秒,有助于維持度數穩定。部分人群因調節痙攣出現假性近視,經散瞳驗光確認后,通過視覺訓練或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可暫時性降低度數表現。
2、近視度數變化的病理因素:
病理性近視可能與鞏膜變薄、視網膜病變等因素有關,通常表現為每年增長超過100度、矯正視力持續下降。高度近視者需每半年檢查眼底,若出現黃斑出血、視網膜裂孔等并發癥,需接受抗VEGF藥物注射或后鞏膜加固術。青少年快速進展期可通過角膜塑形鏡、多焦點軟鏡等光學干預手段延緩眼軸增長。
建議每日攝入富含維生素A的胡蘿卜、菠菜,補充葉黃素酯保護視網膜;避免長時間伏案用眼,保證睡眠充足;乒乓球、羽毛球等遠近交替視物運動可鍛煉睫狀肌調節能力。600度以上高度近視者需避免劇烈碰撞、過重體力勞動,定期監測眼底狀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