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呼吸急促可通過調整喂養姿勢、保持環境舒適、監測生命體征、藥物治療、氧療等方式治療。新生兒呼吸急促通常由生理性因素、呼吸道感染、先天性心臟病、肺部發育異常、代謝性疾病等原因引起。
1、調整姿勢:仰臥位可能加重呼吸負擔,建議采用頭高腳低斜坡位或側臥位。喂養時保持45度角避免嗆奶,每次喂奶后拍嗝10分鐘。母乳喂養者需控制單次哺乳時長在20分鐘內。
2、環境管理:維持室溫24-26℃、濕度50%-60%,每日通風3次。避免使用羽絨被等易致敏寢具,嬰兒床周邊30cm內不放置毛絨玩具。使用空氣凈化器降低PM2.5濃度至35μg/m3以下。
3、感染控制: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約占新生兒肺炎的40%,需監測體溫變化。出現三凹征、鼻翼煽動時及時就醫,醫生可能開具利巴韋林、干擾素霧化等抗病毒治療。
4、心臟篩查:動脈導管未閉患兒表現為吸氧后血氧飽和度波動,心臟彩超可確診。需限制每日液體攝入量不超過150ml/kg,必要時使用吲哚美辛促進導管閉合。
5、氧療支持:血氧飽和度持續低于90%時需氧療,首選鼻導管給氧,流量0.5-1L/min。早產兒肺透明膜病需氣管內滴注肺表面活性物質,配合持續氣道正壓通氣。
保持室內空氣質量,每日進行3次撫觸促進肺循環,母乳喂養者母親需補充維生素D 400IU/日。發現呼吸頻率持續>60次/分或出現紫紺時,立即攜帶新生兒就診記錄本前往兒科急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