類天皰瘡的嚴重程度需根據分型及并發癥綜合判斷,部分患者可能僅需局部治療,泛發型或合并感染者需系統干預。
1、局限性:
局限型類天皰瘡通常表現為局部水皰和糜爛,常見于四肢或軀干。皮膚損傷范圍較小,較少伴隨全身癥狀。這類患者可通過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如鹵米松、丙酸氯倍他索進行控制,輔以冷敷緩解瘙癢。
2、泛發型:
泛發型類天皰瘡可累及全身50%以上皮膚,水皰破潰后易繼發感染。可能與自身抗體攻擊基底膜帶有關,常伴隨發熱、乏力等全身反應。需口服潑尼松聯合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、嗎替麥考酚酯治療,嚴重時需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。
3、黏膜受累:
口腔、眼結膜等黏膜受累時可能影響進食和視力,糜爛面愈合緩慢。此類病變提示病情較重,需采用高劑量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,并配合含利多卡因的漱口水緩解疼痛。
4、繼發感染:
皮膚屏障破壞后易繼發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,表現為膿性滲出、周圍紅腫。需在抗皰瘡治療基礎上加用頭孢氨芐、阿奇霉素等抗生素,感染控制不佳可能誘發敗血癥。
5、系統并發癥:
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可能引發骨質疏松、血糖升高,老年患者可能出現水電解質紊亂。需定期監測骨密度和空腹血糖,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預防骨質流失。
類天皰瘡患者日常需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。皮損愈合期可進行低強度散步促進血液循環,沐浴時水溫不超過38℃。護理重點在于保持創面清潔干燥,使用凡士林紗布覆蓋糜爛面。出現新發水皰、持續發熱或創面化膿時需及時復診調整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