闌尾炎可能引起腹瀉,通常由炎癥刺激腸道、細菌感染擴散、消化功能紊亂、腸蠕動異常、免疫反應等因素引起。癥狀較輕時可通過調整飲食、補液緩解,嚴重者需抗生素治療或手術切除。
1、炎癥刺激:
闌尾發炎時釋放的炎性介質直接刺激鄰近腸道,導致腸黏膜充血水腫,腸道分泌液增多。這種刺激可能加速腸內容物通過速度,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或稀便。患者可暫時選擇低纖維飲食,如米粥、饅頭減輕腸道負擔。
2、感染擴散:
化膿性闌尾炎可能引發局部腹膜炎,致病菌如大腸桿菌通過淋巴或血液循環影響腸道菌群平衡。腸道內條件致病菌過度繁殖會產生毒素,干擾水分吸收功能。這種情況需使用頭孢曲松、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源。
3、消化紊亂:
闌尾作為免疫器官參與消化調節,其炎癥會通過神經反射抑制胃腸蠕動節律。腸道運動功能失調可能導致未充分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過快排出。建議少量多餐,避免豆類、牛奶等產氣食物,配合腹部熱敷緩解痙攣。
4、腸蠕動異常:
炎癥波及回盲部時可能引發腸系膜淋巴結反應性腫大,機械性壓迫腸管導致蠕動亢進。這種動力性腹瀉常伴隨臍周絞痛,排便后腹痛可暫時減輕。蒙脫石散等腸黏膜保護劑能吸附毒素,改善癥狀。
5、免疫反應:
闌尾炎激活的免疫細胞釋放大量組胺、前列腺素等物質,這些介質不僅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,還會刺激腸道神經叢。免疫應激性腹瀉多呈水樣便,需注意補充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。
出現腹瀉伴隨轉移性右下腹痛、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排查闌尾炎。恢復期建議選擇清蒸魚、燉蘋果等易消化食物,避免劇烈運動增加腹壓。術后患者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活動促進腸功能恢復,必要時補充雙歧桿菌調節菌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