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痔出血可通過溫水坐浴、局部壓迫、調整飲食、藥物治療、硬化劑注射等方式止血。內痔出血通常由便秘、久坐久站、靜脈曲張、肛墊下移、腹壓增高等原因引起。
1、溫水坐浴:
每日2-3次溫水坐浴可促進肛門血液循環,水溫控制在40℃左右,每次持續10-15分鐘。水中可加入少量高錳酸鉀稀釋液起到殺菌作用,坐浴后需保持肛周干燥。
2、局部壓迫:
出血時用干凈紗布或棉球直接按壓出血點5-10分鐘,配合冰敷可收縮血管。避免使用粗糙紙巾擦拭,可選擇醫用棉柔巾清潔,壓迫后涂抹含氧化鋅的護臀霜保護皮膚。
3、調整飲食:
每日攝入25-30克膳食纖維,選擇火龍果、燕麥、奇亞籽等食物。每日飲水量不低于1500ml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早餐可食用含亞麻籽油的酸奶促進腸道蠕動。
4、藥物治療:
出血較多時可使用復方角菜酸酯栓、地奧司明片、草木犀流浸液片等藥物。復方角菜酸酯栓含有利多卡因成分能緩解疼痛,地奧司明可改善靜脈張力,使用前需排除藥物過敏史。
5、硬化劑注射:
適用于反復出血患者,常用5%魚肝油酸鈉或酚甘油溶液注射。治療需由肛腸科醫生操作,注射后可能出現短暫肛門墜脹感,術后需配合高纖維飲食預防便秘。
保持每日30分鐘快走或游泳等運動,避免久坐超過2小時。睡眠時采用左側臥位減輕肛周壓力,便后使用智能馬桶溫水沖洗替代紙巾摩擦。若出血持續超過3天或單次出血量大于50ml,需及時進行腸鏡檢查排除其他消化道出血疾病。長期出血患者建議每半年復查一次血紅蛋白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