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營養不良可能由蛋白質攝入不足、微量元素缺乏、血液循環障礙、真菌感染或系統性疾病引起,長期未干預可能導致甲板變薄、易斷裂、甲床分離甚至繼發感染。
1、蛋白質缺乏:
指甲主要成分為角蛋白,長期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影響甲板合成。素食者或消化吸收障礙患者易出現甲板變薄、縱嵴,需增加魚肉蛋奶等優質蛋白攝入,嚴重者可考慮乳清蛋白補充。
2、微量元素不足:
鐵、鋅、硒等元素參與角蛋白代謝,缺鐵性貧血患者常見匙狀甲,鋅缺乏易致白點甲。建議檢測血清鐵蛋白、鋅濃度,通過動物肝臟、牡蠣等食物補充,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葡萄糖酸鋅等制劑。
3、局部循環障礙:
糖尿病外周血管病變或雷諾綜合征患者甲周微循環差,甲床供血不足會導致甲生長緩慢、甲板增厚。需控制基礎疾病,通過按摩、保暖改善局部血液循環。
4、真菌感染:
甲癬灰指甲破壞甲板結構,表現為甲板渾濁、增厚、碎屑堆積。可能與足癬交叉感染、免疫低下有關,需進行真菌鏡檢確診,常用特比萘芬、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藥物治療。
5、系統性疾病:
銀屑病、扁平苔蘚等皮膚病常伴甲損害,甲狀腺功能異常也會導致甲板脆裂。這類甲改變多伴隨原發病癥狀,需治療基礎疾病,局部可涂抹尿素軟膏保護甲板。
日常需保持指甲適度修剪長度,避免頻繁美甲或接觸化學溶劑。洗手后及時涂抹含尿素或乳木果油的護手霜,穿寬松透氣的鞋襪預防真菌感染。中老年人群出現進行性甲改變時,建議篩查糖尿病、貧血等潛在疾病。均衡飲食應保證每日攝入1.2-1.5g/kg體重的蛋白質,每周食用2-3次深海魚類補充ω-3脂肪酸,貧血患者可搭配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。適當進行手部抓握訓練能增強甲周血液循環,但需避免指甲直接受力造成機械損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