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軸超過25毫米可能由遺傳因素、長時間近距離用眼、鞏膜膠原異常、高度近視眼底病變、青光眼等因素引起,需通過光學矯正、眼底監測、鞏膜加固術、降眼壓治療、生活方式調整等方式干預。
家族性高度近視患者眼軸易超過25毫米,基因突變導致鞏膜結構薄弱。建議每年進行屈光度檢查及眼底照相,避免劇烈運動。日常可補充維生素A、D及葉黃素,減少電子屏幕使用時間。
持續近距離用眼會加速眼軸增長,每天超過6小時閱讀或電子設備使用可使眼軸年增長0.3毫米以上。采用20-20-20法則每20分鐘遠眺20秒,保持30厘米閱讀距離,室內光照需達500勒克斯。
鞏膜膠原纖維排列紊亂導致后鞏膜葡萄腫,眼軸超過26毫米時視網膜脫離風險增加3倍。后鞏膜加固術可延緩進展,常用異體硬腦膜或硅膠材料。需聯合OCT監測黃斑區結構變化。
高度近視黃斑病變與眼軸長度正相關,25毫米以上者豹紋狀眼底發生率超60%。可能出現視網膜劈裂、黃斑出血等癥狀。抗VEGF藥物雷珠單抗、阿柏西普、康柏西普可治療新生血管,需每季度復查熒光造影。
眼軸延長致房角結構異常,開角型青光眼發病率提升5倍。表現為眼壓波動、視野缺損。可選用前列腺素類藥物拉坦前列素、曲伏前列素或選擇性激光小梁成形術控制眼壓。
眼軸超過25毫米者需建立終身隨訪計劃,每日補充15毫克鋅、2毫克銅增強鞏膜強度,避免拳擊、跳水等沖擊性運動。選擇羽毛球、游泳等軸向運動,室內工作環境應配置防藍光眼鏡和全光譜照明設備。每半年需進行眼壓測量、角膜地形圖及超廣角眼底檢查,出現飛蚊癥突然增多或視物變形需24小時內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