舒張壓是心臟舒張時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,反映外周血管阻力大小,正常值為60-89mmHg。
1、心臟舒張期:
心臟舒張期指心室放松充盈階段,此時主動脈瓣關閉,動脈血管彈性回縮推動血液流動。舒張壓數值體現血管被動擴張時的最低壓力狀態,與血管彈性及末梢循環阻力密切相關。
2、血管阻力指標:
舒張壓升高多提示外周小動脈收縮或硬化,常見于鹽敏感型高血壓患者。長期高鹽飲食可導致水鈉潴留,增加血管平滑肌細胞對收縮信號的敏感性,進而升高外周血管阻力。
3、臨床監測意義:
單獨舒張壓升高常見于中青年高血壓早期,可能伴隨頭痛、頸項僵直等癥狀。動態血壓監測顯示晝夜節律異常者,需警惕靶器官損害風險。
4、與收縮壓差異:
收縮壓反映心臟泵血強度,舒張壓體現血管維持血流能力。脈壓差超過60mmHg提示動脈硬化可能,老年患者可能出現頭暈、體位性低血壓等灌注不足表現。
5、調節機制:
腎素-血管緊張素系統通過調節血管張力影響舒張壓,醛固酮過量分泌會導致水鈉重吸收增加。壓力感受器反射異常時,自主神經無法有效調節血管舒縮功能。
控制舒張壓需限制每日鈉鹽攝入低于5克,優先選擇深綠色蔬菜、香蕉等富鉀食物。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、游泳,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。家庭自測血壓建議早晚各一次,測量前靜坐5分鐘,袖帶與心臟保持同一水平。持續舒張壓≥90mmHg或伴隨視物模糊、胸悶時應及時心血管科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