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敏性鼻炎可能由遺傳因素、環境過敏原、免疫功能異常、鼻黏膜屏障損傷、自主神經紊亂等原因引起。
1、遺傳因素:
家族中有過敏性疾病史的人群患病風險顯著增高。特定基因如HLA-DQ、IL-4受體基因多態性與IgE過度產生相關,這類人群接觸過敏原后更易出現鼻黏膜肥大細胞活化。
2、環境過敏原:
塵螨、花粉、動物皮屑等吸入性抗原是主要誘因。這些顆粒物沉積于鼻黏膜后,與IgE抗體結合觸發組胺釋放,導致血管擴張和腺體分泌亢進,表現為陣發性噴嚏和清水樣涕。
3、免疫功能異常:
Th2細胞免疫應答過度激活是核心機制。這類患者體內IL-4、IL-5等細胞因子水平升高,促進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和IgE合成,形成持續性炎癥反應。
4、鼻黏膜屏障損傷:
可能與空氣污染、反復感染等因素有關,通常表現為鼻腔干燥、灼熱感等癥狀。長期暴露于PM2.5等污染物會破壞上皮緊密連接,使過敏原更易穿透黏膜引發免疫反應。
5、自主神經紊亂:
膽堿能神經興奮性增高可導致腺體過度分泌。這類患者常伴有血管運動性鼻炎特征,溫度變化或情緒波動時癥狀加重,鼻黏膜呈現蒼白水腫樣改變。
日常需減少接觸毛絨玩具、地毯等塵螨滋生環境,定期清洗空調濾網。飲食上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獼猴桃、西藍花等食物,Omega-3脂肪酸可通過鮭魚、亞麻籽油補充。鼻腔沖洗使用生理鹽水可機械清除過敏原,游泳等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環。癥狀持續需檢測血清特異性IgE,必要時采用氯雷他定、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或奧馬珠單抗等藥物干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