淚道沖洗可通過表面麻醉、探針擴張、沖洗液注入、觀察返流情況、記錄結果等步驟完成。操作需由專業醫護人員執行,用于診斷或治療淚道阻塞性疾病。
1、麻醉準備:使用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進行表面麻醉,減輕操作時的不適感。患者取仰臥位,頭部固定避免移動。麻醉生效后,用棉簽輕壓下瞼內側皮膚暴露淚小點。
2、探針擴張:選用合適直徑的淚道探針,垂直插入下淚小點后轉為水平方向。緩慢推進探針至觸及骨壁,旋轉擴張狹窄部位。操作需注意力度,避免造成假道或黏膜損傷。
3、液體灌注:連接裝有生理鹽水的注射器,以恒定壓力推注沖洗液。正常情況液體應流入鼻腔或咽部,若出現膿性分泌物返流提示可能存在慢性淚囊炎。
4、返流評估:觀察液體從淚小點返流的性質與量,判斷阻塞部位。完全性阻塞時液體全部返流,部分阻塞可見泡沫樣返流。同時檢查同側鼻孔是否有液體流出。
5、結果記錄:詳細記錄沖洗液流向、阻力大小及分泌物性狀。根據結果選擇后續治療,如單純狹窄可定期沖洗,嚴重阻塞需考慮淚道插管或鼻腔淚囊吻合術。
操作后需保持眼部清潔,避免揉眼。日常可熱敷促進血液循環,配合眼球轉動訓練。若出現持續眼紅、疼痛需及時復診,排除感染可能。長期淚道阻塞者建議增加維生素A攝入,維持黏膜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