睪丸下降固定術可能出現陰囊血腫、睪丸萎縮、感染、精索血管損傷、復發隱睪等并發癥。手術風險與患者年齡、術式選擇及術后護理密切相關。
1、陰囊血腫:
術中止血不徹底或術后活動過早可能導致陰囊內出血形成血腫。表現為陰囊腫脹、皮膚青紫,輕度血腫可通過加壓包扎和冷敷緩解,嚴重者需穿刺引流。術后48小時內限制活動可有效預防。
2、睪丸萎縮:
精索血管牽拉過度或術中損傷睪丸供血動脈時,可能引發睪丸缺血性萎縮。術后需定期超聲監測睪丸體積變化,萎縮發生率約3%-5%,雙側萎縮可能影響生育功能。
3、切口感染:
兒童患者免疫系統未完善,術后切口感染率約2%-8%。表現為紅腫熱痛、分泌物增多,需及時使用抗生素。術前皮膚消毒、術后保持敷料干燥可降低風險。
4、精索血管損傷:
分離精索過程中可能誤傷睪丸動脈或蔓狀靜脈叢,導致睪丸血流障礙。精細操作技術和顯微外科器械能減少損傷概率,術中多普勒監測有助于評估血供。
5、復發隱睪:
固定線脫落或精索長度不足可能導致睪丸回縮至腹股溝區,復發率約1%-3%。青春期前發現需二次手術,建議術后6個月內每月觸診檢查睪丸位置。
術后應穿著寬松棉質內褲避免摩擦,2周內禁止劇烈運動。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促進傷口愈合,如魚肉、雞蛋等。恢復期出現持續疼痛、發熱或異常腫脹應及時復查。定期隨訪至青春期確認睪丸發育正常,成年后仍需關注生育能力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