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蕁麻疹不屬于傳染病,不會通過接觸、飛沫或血液傳播。該疾病可能由過敏反應、物理刺激、感染因素、自身免疫異常或藥物反應等原因引起,通常表現為皮膚風團、瘙癢、血管性水腫等癥狀。
急性蕁麻疹最常見的誘因是過敏反應,如食物過敏海鮮、堅果、花粉或塵螨過敏。機體免疫系統誤判無害物質為威脅,釋放組胺導致血管擴張和皮膚水腫。避免已知過敏原、使用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可緩解癥狀。
冷熱溫度變化、日光照射或皮膚受壓等物理因素可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。這類蕁麻疹通常在刺激消除后自行消退,穿戴防護衣物、避免極端溫度有助于預防發作。
病毒性感冒、鏈球菌咽炎等感染可能誘發免疫系統過度反應。雖然感染本身具有傳染性,但由此引發的蕁麻疹不會傳染他人。治療需針對原發感染,如細菌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。
部分患者體內存在針對IgE受體的自身抗體,導致肥大細胞持續活化。這類情況常伴隨甲狀腺疾病等自身免疫病,需通過血液檢測確診,嚴重時需使用奧馬珠單抗等生物制劑干預。
青霉素、阿司匹林等藥物可能作為半抗原引發過敏反應。用藥后數小時內出現的蕁麻疹需立即停用可疑藥物,嚴重者需注射腎上腺素。記錄藥物過敏史對預防復發至關重要。
急性蕁麻疹發作期間建議穿著寬松棉質衣物,避免搔抓以防皮膚破損。飲食選擇低組胺食物如西藍花、蘋果,暫禁海鮮、發酵食品。適度冷敷可緩解瘙癢,持續超過6周或伴有呼吸困難需急診處理。保持規律作息、減少精神壓力有助于調節免疫系統功能,降低復發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