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跟痛可通過非甾體抗炎藥、局部注射治療、物理療法、矯形器具、中醫調理等方式緩解,可能與足底筋膜炎、跟骨骨刺、運動損傷、肥胖、骨質退化等因素有關。
1、消炎鎮痛:
非甾體抗炎藥是首選藥物,常用布洛芬、塞來昔布、雙氯芬酸鈉等口服藥物減輕炎癥反應。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緩解疼痛,適用于急性發作期,需注意胃腸道副作用。
2、局部治療:
嚴重疼痛可采用糖皮質激素局部注射,如曲安奈德聯合利多卡因進行跟骨周圍封閉治療。注射能快速消除局部水腫,但一年內不宜超過3次,避免肌腱斷裂風險。
3、物理干預:
沖擊波療法通過機械應力促進組織修復,適用于慢性足底筋膜炎。體外沖擊波每周1-2次,配合超聲波或紅外線理療,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。
4、力學矯正:
定制足弓支撐墊或夜間固定支具能減少筋膜牽拉。硅膠足跟墊分散壓力,矯形鞋調整步態生物力學,特別適合扁平足或高弓足患者。
5、中藥調理:
中醫辨證屬肝腎不足者可服用獨活寄生湯,外用活血止痛膏貼敷。針灸取太溪、昆侖等穴位,配合艾灸溫通經絡,對退行性病變效果顯著。
日常選擇低沖擊運動如游泳或騎自行車,避免長時間站立。飲食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,控制體重減輕足部負荷。足部熱敷后做抓毛巾訓練增強肌力,選擇硬底鞋減少筋膜拉伸。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晨僵需排查強直性脊柱炎等全身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