糜爛型腳氣可通過抗真菌治療、保持干燥、避免刺激、穿透氣鞋襪、局部護理等方式改善。該病通常由皮膚癬菌感染、足部多汗、免疫力低下、接觸傳染源、角質層破損等原因引起。
1、抗真菌治療:糜爛型腳氣需規范使用抗真菌藥物,如聯苯芐唑乳膏、特比萘芬噴霧、硝酸咪康唑散等。皮膚破損合并感染時可能伴隨紅腫、滲液,需配合抗生素軟膏。避免自行使用激素類藥膏加重感染。
2、保持干燥:每日清洗后需徹底擦干趾縫,可使用吹風機冷風檔輔助。潮濕環境易滋生真菌,沐浴后避免立即穿襪。建議選擇吸濕排汗的純棉毛巾單獨擦拭足部。
3、避免刺激:泡腳水溫不超過38℃,禁用鹽水、醋等刺激性液體。破損皮膚接觸化學物質可能加重疼痛和滲出。可選擇溫和的皮膚修復劑如氧化鋅軟膏保護創面。
4、鞋襪選擇:優先穿著網眼運動鞋或真皮透氣鞋,每日更換并陽光暴曬。襪子選用含銀纖維的抗菌材質,避免尼龍等不透氣合成纖維。工作鞋可放置活性炭除濕包。
5、局部護理:糜爛滲液期可短期使用3%硼酸溶液冷敷,滲出減少后改用抗真菌粉劑。修剪指甲時避免損傷周圍皮膚,公共場所不赤足行走。合并糖尿病需監測血糖控制情況。
日常飲食需限制高糖食物攝入,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促進皮膚修復。選擇低強度運動如游泳、瑜伽時注意及時清潔足部,避免公共更衣室地面直接接觸。癥狀持續兩周無改善或出現發熱需皮膚科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