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齦出血可通過維生素補充、局部止血藥物、抗炎藥物、抗生素治療、全身性疾病控制等方式改善。牙齦出血通常由維生素缺乏、牙齦炎、牙周炎、血液系統疾病、激素水平變化等原因引起。
1、維生素補充:維生素C缺乏會導致毛細血管脆性增加,維生素K缺乏影響凝血功能。日??稍黾荧J猴桃、鮮棗、西蘭花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,或遵醫囑口服維生素C片、維生素K1等補充劑。長期素食者需注意維生素K攝入。
2、局部止血藥物:急性出血可使用含有氨甲環酸的牙周止血凝膠或明膠海綿局部壓迫。0.12%氯己定含漱液能減少菌斑堆積,改善牙齦充血。止血后需排查是否存在牙結石刺激等根本原因。
3、抗炎治療:牙齦炎患者可短期使用醋酸地塞米松貼片緩解炎癥。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能減輕牙齦腫脹疼痛,但需注意胃腸道副作用。伴化膿性感染時需聯用抗生素。
4、抗生素應用:急性壞死性齦炎需口服甲硝唑聯合阿莫西林。牙周膿腫患者可局部應用米諾環素軟膏??股厥褂貌怀^7天,避免破壞口腔菌群平衡。
5、系統疾病管理:白血病患者需輸注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。糖尿病患者應控制血糖在空腹7mmol/L以下。妊娠期牙齦出血與雌激素水平相關,產后多可自行緩解。
日常建議選用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,避免橫向用力刷牙。每周使用2-3次牙線清理牙間隙,每年進行1-2次超聲波潔牙。長期出血伴牙齒松動需排查牙周炎,牙齦瘤樣增生需病理活檢排除腫瘤。適當增加核桃、深海魚等富含Omega-3脂肪酸的食物,有助于減輕牙齦炎癥反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