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部脂溢性皮炎可通過紅斑脫屑、瘙癢灼熱感、油膩性鱗屑、好發部位、反復發作等特征判斷。該病可能與馬拉色菌感染、皮脂分泌異常、免疫失調、皮膚屏障受損、遺傳因素等有關。
1、紅斑脫屑:典型表現為邊界清晰的紅斑,表面覆蓋黃色或白色油膩鱗屑,常見于鼻翼、眉弓、耳后等部位。日常需避免過度清潔,使用含吡啶硫酮鋅或硫化硒的溫和洗劑。
2、瘙癢灼熱感:約60%患者伴隨輕度至中度瘙癢,高溫環境可能加重癥狀。冷敷可緩解不適,避免搔抓防止繼發感染。嚴重時可短期外用氫化可的松軟膏。
3、油膩性鱗屑:皮脂腺活躍區域出現片狀鱗屑,與頭皮脂溢性皮炎常共存。每周2-3次使用酮康唑洗劑,配合含神經酰胺的保濕霜修復皮膚屏障。
4、好發部位:好發于面部T區、發際線、外耳道等皮脂溢出部位。可能與馬拉色菌分解皮脂產生游離脂肪酸刺激有關。避免使用含酒精的護膚品,選擇無油配方防曬產品。
5、反復發作:癥狀常隨季節、壓力、免疫力變化波動。合并免疫缺陷或帕金森病時癥狀更頑固。長期管理需調節作息,補充維生素B族,必要時口服伊曲康唑沖擊治療。
患者應保持低糖低脂飲食,限制奶制品攝入,適當補充亞麻籽油等富含ω-3脂肪酸的食物。避免熬夜及精神緊張,選擇寬松透氣的棉質衣物減少摩擦。癥狀持續加重或繼發感染時需及時就醫,與銀屑病、玫瑰痤瘡等疾病進行鑒別診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