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嗜睡可通過調整作息、改善睡眠環境、控制基礎疾病、心理調節、適度運動等方式調理。老年人嗜睡通常由生理機能衰退、慢性疾病、藥物副作用、心理因素、營養不良等原因引起。
1、作息調整: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改善晝夜節律紊亂。建議固定起床和入睡時間,午睡控制在30分鐘內,避免白天長時間臥床。黃昏后減少強光刺激,清晨可適當曬太陽調節生物鐘。
2、環境優化:臥室溫度維持在20-24℃為宜,使用遮光窗簾減少光線干擾。選擇硬度適中的床墊和高度合適的枕頭,必要時使用白噪音機器掩蓋環境雜音。夜間起夜應配備防滑設施和感應夜燈。
3、疾病管理:慢性病未控制可能引發嗜睡,需定期監測血壓、血糖等指標。甲狀腺功能減退、心功能不全等疾病需規范治療,調整可能引起嗜睡的降壓藥、鎮靜類藥物使用方案。
4、情緒疏導:孤獨抑郁易導致睡眠過多,可通過社交活動、興趣小組保持人際互動。認知行為療法能改善消極思維,正念冥想有助于緩解焦慮情緒。家屬應關注老人情緒變化,避免長期獨處。
5、活動安排:每天進行30分鐘低強度運動如散步、太極拳。餐后1小時進行手指操、平衡訓練等輕度活動,避免久坐不動。運動時間宜安排在上午或傍晚,睡前3小時避免劇烈活動。
日常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攝入,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B族維生素,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比例。每周進行3-5次有氧運動結合柔韌性訓練,睡眠監測手環可幫助記錄睡眠質量。若嗜睡伴隨意識模糊或認知功能下降,需及時進行神經系統檢查排除腦血管病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