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物性分娩鎮痛前需評估產婦健康狀況、確認無禁忌證、選擇合適鎮痛藥物、簽署知情同意書、做好應急準備。主要有麻醉科評估、凝血功能檢查、胎心監護、藥物過敏史排查、建立靜脈通道等關鍵步驟。
1、麻醉科評估:
產婦需接受麻醉醫師全面評估,包括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。重點排除椎管內麻醉禁忌證如顱內高壓、脊柱畸形、穿刺部位感染等。評估心肺功能及氣道情況,預測麻醉風險分級。對于妊娠期高血壓、子癇前期等合并癥需特殊關注。評估結果將決定是否適合實施藥物性分娩鎮痛。
2、凝血功能檢查:
必須完成凝血酶原時間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、血小板計數等實驗室檢查。血小板低于80×10?/L或國際標準化比值異常者禁用椎管內麻醉。近期使用低分子肝素者需間隔足夠時間。凝血功能障礙可能導致硬膜外血腫等嚴重并發癥。
3、胎心監護:
實施鎮痛前需持續胎心監護30分鐘以上,確認胎兒狀況穩定。出現頻發晚期減速、變異減速等異常圖形時應暫緩鎮痛。宮縮頻率和強度需達到活躍期標準,過早鎮痛可能延長產程。鎮痛過程中仍需持續監測胎心變化。
4、藥物過敏排查:
詳細詢問產婦藥物過敏史,特別是局部麻醉藥和阿片類藥物過敏反應。對酯類局麻藥過敏者可換用酰胺類藥物。有阿片類藥物不良反應史者需調整鎮痛方案。嚴重過敏體質者需備好腎上腺素等搶救藥物。
5、建立靜脈通路:
必須在鎮痛前建立可靠的靜脈輸液通道,推薦使用18G以上留置針。預防性輸注500-1000ml晶體液可降低低血壓發生率。準備好升壓藥物和急救設備。靜脈通路是處理鎮痛相關并發癥的生命線。
實施藥物性分娩鎮痛前,產婦應保持正常飲食但避免過度飽食,穿著寬松衣物便于操作。家屬需了解鎮痛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如暫時性下肢無力、寒戰等。產后需觀察2小時確認無頭痛、尿潴留等并發癥。哺乳期用藥選擇應考慮藥物分泌至乳汁的量,優先選用蛋白結合率高、半衰期短的藥物。保持舒適體位避免壓迫穿刺部位,定期檢查下肢感覺運動功能恢復情況。醫護人員會持續監測血壓、血氧等生命體征,確保母嬰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