氣短可通過沙丁胺醇、氨茶堿、地塞米松等藥物緩解,通常由支氣管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心力衰竭等疾病引起。
1、沙丁胺醇:
沙丁胺醇屬于β2受體激動劑,通過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改善氣短癥狀,適用于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。該藥物可能引起心悸、震顫等不良反應,長期使用需監測血鉀水平。存在甲狀腺功能亢進或心律失常者慎用。
2、氨茶堿:
氨茶堿通過抑制磷酸二酯酶擴張支氣管,對慢性阻塞性肺病導致的氣短有效。用藥期間需定期檢測血藥濃度,避免與喹諾酮類抗生素聯用。常見副作用包括惡心、失眠,嚴重時可出現心律失常。
3、地塞米松:
地塞米松作為糖皮質激素適用于重癥哮喘或過敏性肺炎引起的氣短。短期使用可減輕氣道炎癥,但可能引發血糖升高、骨質疏松等反應。用藥期間需限制鈉鹽攝入,糖尿病患者應加強血糖監測。
4、呋塞米:
呋塞米為利尿劑,可緩解心力衰竭導致的肺淤血氣短。用藥需監測電解質平衡,警惕低鉀血癥發生。與非甾體抗炎藥合用可能降低藥效,痛風患者需調整劑量。
5、阿托品:
阿托品通過阻斷迷走神經改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的氣短,但可能引起口干、視物模糊等抗膽堿能反應。青光眼及前列腺增生患者禁用,老年患者需減量使用。
氣短患者日常應避免接觸煙霧、冷空氣等刺激因素,保持居住環境通風良好。建議進行腹式呼吸訓練,每周3次有氧運動如快走、游泳可增強肺功能。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攝入,適量補充維生素C和E。若靜息狀態下出現氣短或伴隨胸痛、紫紺等癥狀,應立即就醫排查肺栓塞等急癥。長期氣短者需定期復查肺功能與心臟超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