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動脈栓塞五P是指肢體急性缺血時出現的五個典型癥狀,包括疼痛、蒼白、無脈、感覺異常和運動障礙。
1、疼痛:
突發劇烈疼痛是急性動脈栓塞最常見的首發癥狀。疼痛通常發生在栓塞部位遠端,呈持續性且難以緩解,與缺血導致的組織缺氧和代謝產物堆積有關。疼痛程度與缺血嚴重性相關,靜息痛提示缺血已進入臨界狀態。
2、蒼白:
栓塞遠端肢體皮膚呈現蠟樣蒼白,是因動脈血流中斷導致毛細血管床血液排空所致。皮膚溫度顯著降低,可通過觸診感知溫度變化梯度,最冷處常位于栓塞部位以遠10-15厘米。抬高患肢時蒼白加重,下垂時可能出現淤血性發紺。
3、無脈:
栓塞部位遠端動脈搏動消失是診斷的關鍵依據。需采用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認,常見栓塞部位包括股動脈分叉處、腘動脈和肱動脈。近端動脈可能觸及增強的搏動,遠端則完全消失,形成鮮明對比。
4、感覺異常:
早期表現為遠端肢體麻木或針刺感,隨缺血進展出現感覺減退甚至消失。神經纖維對缺氧敏感,感覺障礙通常早于運動功能障礙出現。檢查時應測試輕觸覺和兩點辨別覺,足部振動覺消失是嚴重缺血的表現。
5、運動障礙:
肌肉無力是最早出現的運動癥狀,嚴重時出現足下垂或腕下垂等癱瘓表現。被動牽拉缺血肌肉可引起劇烈疼痛。肌張力降低、腱反射減弱提示不可逆肌肉壞死可能,此時即使恢復血流也可能發生骨筋膜室綜合征。
出現五P癥狀需立即就醫,6小時內為黃金救治期。治療前需嚴格臥床,避免患肢受壓或熱敷。保持患肢低于心臟水平以增加側支循環供血,禁止按摩以防血栓脫落。確診后需進行抗凝治療,常用藥物包括肝素、華法林等。嚴重缺血需行導管取栓或血管旁路手術,術后需監測再灌注損傷。恢復期應控制高血壓、高血脂等危險因素,規律服用抗血小板藥物,定期復查血管超聲。戒煙限酒,保持適度運動促進側支循環建立,飲食以低鹽低脂為主,注意肢體保暖避免血管痙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