宮頸納囊和宮頸糜爛是兩種不同的宮頸病變,前者是腺體堵塞形成的囊腫,后者為柱狀上皮外移的生理現象。兩者在病因、表現及處理方式上存在差異。
1、病因差異:宮頸納囊由宮頸腺體開口堵塞導致黏液潴留形成;宮頸糜爛多為雌激素作用下柱狀上皮外翻,屬生理性改變。前者需排除感染因素,后者無需特殊干預。
2、形態特征:納囊表現為宮頸表面單發或多發青白色囊泡,直徑多小于1厘米;糜爛則呈現紅色顆粒狀區域,表面覆蓋柱狀上皮,可見于育齡期女性宮頸外口。
3、癥狀區別:納囊通常無癥狀,合并感染時可出現分泌物增多;糜爛可能引起接觸性出血或黃色分泌物,但多數無自覺不適。兩者均需通過婦科檢查鑒別。
4、檢查方法:陰道鏡可觀察納囊的囊壁結構及內容物性質;糜爛需結合醋酸試驗區分生理性改變與病理性糜爛,必要時行TCT或HPV檢測排除癌變。
5、處理原則:無癥狀納囊無需治療,感染時需抗炎處理;糜爛除非合并宮頸炎否則不需治療,物理治療適用于持續出血者。兩者均需定期宮頸癌篩查。
日常需注意保持外陰清潔,避免頻繁陰道沖洗。適度運動如瑜伽、快走可增強盆腔血液循環,飲食建議增加深色蔬菜及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。每年進行一次婦科檢查,發現異常分泌物或出血及時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