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風可通過調整飲食、控制體重、限制飲酒、藥物治療、定期監測等方式治療。痛風通常由高嘌呤飲食、肥胖、酒精攝入、代謝異常、腎功能障礙等原因引起。
減少高嘌呤食物攝入是控制痛風的關鍵。動物內臟、海鮮、濃肉湯等食物嘌呤含量較高,可能誘發尿酸升高。建議增加低脂乳制品、新鮮蔬菜和水果攝入,櫻桃、檸檬等堿性食物有助于尿酸排泄。每日飲水量需達到2000毫升以上,促進尿酸稀釋排出。
肥胖人群尿酸代謝能力普遍較低,脂肪組織促進炎癥因子產生。通過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結合的方式,每周保持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。體重下降幅度控制在每月2-4公斤,避免快速減重導致尿酸波動。
酒精代謝產物抑制腎臟尿酸排泄,啤酒含有大量鳥嘌呤核苷。急性發作期需完全戒酒,緩解期每日酒精攝入不超過15克。紅酒相對影響較小,但仍需控制飲用量和頻率。
急性期可使用秋水仙堿、非甾體抗炎藥、糖皮質激素緩解癥狀。慢性期常用別嘌呤醇、非布司他、苯溴馬隆等降尿酸藥物。藥物治療需持續3-6個月,期間定期檢測肝腎功能和血尿酸水平。
每3個月檢測血尿酸水平,理想控制目標為<360μmol/L。關節超聲檢查可發現早期尿酸鹽沉積,雙能CT能準確顯示痛風石。合并高血壓、糖尿病者需同步監測血壓和血糖指標。
建立長期健康管理方案,每日進行30分鐘游泳或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。烹飪方式選擇清蒸、燉煮替代油炸,適量食用核桃、亞麻籽等富含ω-3脂肪酸的食物。足部護理需避免外傷,選擇寬松透氣的鞋襪。突發關節紅腫熱痛時應立即停止活動,抬高患肢并冰敷處理。血尿酸持續高于540μmol/L或每年發作超過3次者,建議風濕免疫科專科隨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