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畸形手術可通過耳廓成形術、耳再造術等方式治療,最佳時間通常為6-14歲。耳朵畸形可能與遺傳因素、胚胎發育異常、外傷、感染、激素水平異常等因素有關。
部分耳廓畸形與家族遺傳相關,表現為耳輪形態異常或耳廓缺失。建議在學齡前完成初步評估,6歲后軟骨發育穩定時進行手術矯正,避免影響兒童心理發育。
妊娠期病毒感染或藥物暴露可能導致耳廓發育障礙。小耳畸形患者需分階段治療,6歲前可佩戴義耳,8-10歲肋軟骨發育達標后行自體肋軟骨移植術。
耳廓撕裂傷或燒傷后畸形需待創面完全愈合6個月以上。局部皮瓣轉移術適用于輕度缺損,復合組織移植適用于全耳廓重建,手術時機需避開感染活躍期。
耳軟骨炎導致的畸形需徹底控制感染后手術。術前需進行細菌培養,術后使用頭孢呋辛、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預防復發,建議在炎癥消退后3-6個月實施手術。
內分泌疾病可能影響耳廓軟骨代謝。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需先調控激素水平,青春期前完成手術可減少繼發頜面畸形風險。
術后需保持傷口干燥并佩戴定型頭套3個月,避免碰撞或壓迫。日常補充蛋白質促進軟骨修復,推薦攝入魚肉、雞蛋、乳制品;恢復期進行張口訓練防止瘢痕攣縮,術后6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如籃球、拳擊等。定期復查耳廓血運及形態,發現假體移位或感染需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