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他性中耳炎可通過咽鼓管功能訓練、鼻腔沖洗、抗炎藥物、鼓膜穿刺、鼓室置管等方式治療。該病通常由上呼吸道感染、腺樣體肥大、過敏反應、氣壓損傷、鼻咽部腫瘤等因素引起。
1、咽鼓管訓練:通過咀嚼口香糖、捏鼻鼓氣等動作促進咽鼓管開放,緩解中耳負壓狀態。每日重復3-5次,每次持續2分鐘,需避免用力過猛導致鼓膜損傷。配合腹式呼吸練習可增強效果。
2、鼻腔沖洗:使用生理鹽水或海鹽水沖洗鼻腔,清除分泌物改善通氣功能。選擇40℃溫鹽水配合洗鼻器使用,每日2次。過敏患者可添加0.02%糠酸莫米松溶液進行聯合沖洗。
3、藥物干預:急性期選用布地奈德鼻噴霧劑減輕黏膜水腫,口服桉檸蒎腸溶軟膠囊促進黏液溶解。伴細菌感染時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,療程7-10天。避免使用收縮血管類滴鼻劑超過3天。
4、鼓膜穿刺:對于頑固性積液可在無菌操作下穿刺抽液,同時注入地塞米松1mg。操作后保持耳道干燥2周,禁止游泳或潛水。約60%患者經1-2次穿刺后癥狀消失。
5、鼓室置管術:病程超過3個月或反復發作者需行鼓膜切開置管,常用T型管或通氣管留置6-12個月。術后避免耳道進水,定期清理管周痂皮。置管期間聽力可立即改善20-30分貝。
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ml水分攝入,適量補充維生素A、C增強黏膜修復能力。避免乘坐飛機或潛水等氣壓變化活動,睡眠時抬高床頭15°減少鼻腔充血。堅持半年內每月復查聲導抗檢測,直至咽鼓管功能完全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