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腸梗阻早期癥狀可能由喂養不當、腸道功能紊亂、腸套疊、先天性腸道畸形、腸粘連等因素引起,需通過腹部觸診、影像學檢查等方式確診。
1、腹痛腹脹:腸梗阻初期表現為陣發性腹痛,嬰幼兒常以哭鬧、蜷縮身體為信號。腹脹可能伴隨嘔吐,嘔吐物初期為胃內容物,后期可能出現膽汁樣物質。腹部觸診可發現腸鳴音亢進或減弱。
2、嘔吐頻繁:早期嘔吐具有噴射性特點,進食后立即發生。嘔吐頻率隨病情進展增加,可能出現脫水癥狀如尿量減少、皮膚彈性下降。需注意嘔吐物顏色變化,從白色奶液漸變為黃綠色膽汁。
3、排便異常:完全性腸梗阻表現為排便排氣停止,不完全梗阻可能出現果醬樣血便。新生兒胎糞排出延遲超過24小時需警惕先天性畸形。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時需考慮腸套疊可能。
4、腹部包塊:腸套疊患兒可在右上腹觸及臘腸樣包塊,按壓時哭鬧加劇。先天性腸旋轉不良者可能出現中腹部不對稱膨隆。腹部觸診需在患兒安靜狀態下進行,避免誤判。
5、全身癥狀:早期可能出現低熱、精神萎靡等非特異性表現。病情進展時出現脫水征象如眼窩凹陷、前囟門塌陷。嚴重者可出現代謝性酸中毒表現如呼吸深快、面色蒼白。
預防腸梗阻需注意科學喂養,避免過度進食或過快轉換奶粉。推薦母乳喂養期間母親保持飲食清淡,人工喂養者按標準比例沖調奶粉。日常可進行腹部順時針按摩促進腸蠕動,每次哺乳后保持豎抱姿勢15分鐘。出現持續哭鬧、血便等情況需立即就醫,延誤治療可能導致腸壞死等嚴重并發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