銀屑病可通過中藥內服、針灸療法、拔罐療法、藥浴療法、情志調理等方式治療。銀屑病通常由血熱風燥、濕熱蘊結、肝腎不足、情志失調、外感邪毒等原因引起。
1、中藥內服:
血熱風燥型常用清熱涼血方劑如消風散、犀角地黃湯;濕熱蘊結型可用龍膽瀉肝湯、萆薢滲濕湯;肝腎不足型推薦六味地黃丸、左歸丸。需根據證型辨證施治,療程通常需3-6個月。
2、針灸療法:
選取大椎、曲池、血海等穴位進行毫針刺激,配合梅花針叩刺皮損局部。每周治療3次,能調節免疫平衡,改善微循環。臨床觀察顯示針灸可降低PASI評分30%-50%。
3、拔罐療法:
在背部膀胱經走罐配合局部皮損處留罐,每次10分鐘。通過負壓作用促進毒素排出,緩解瘙癢癥狀。研究證實拔罐能降低血清IL-17水平,抑制角質形成細胞過度增殖。
4、藥浴療法:
采用苦參、白鮮皮、地膚子等煎煮藥液浸泡,水溫控制在38-40℃。每周2-3次藥浴可軟化角質,減輕鱗屑脫落。需注意避免燙傷,浴后及時涂抹保濕劑。
5、情志調理:
通過五音療法配合呼吸訓練疏解肝郁,建議每日練習八段錦30分鐘。心理干預能降低皮質醇水平,改善神經內分泌紊亂,對反復發作型患者尤為重要。
中醫治療需配合低脂高纖維飲食,適量食用薏苡仁、赤小豆等健脾利濕食材;避免劇烈搔抓,選擇純棉透氣衣物;適度進行太極拳、游泳等運動增強體質。皮損面積超過體表10%或合并關節癥狀時,建議中西醫結合治療。保持規律作息,冬季注意皮膚保濕,有助于減少復發頻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