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壓低可能由外傷、炎癥、視網膜脫離、脫水、藥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,可通過藥物治療、手術修復、補液治療等方式干預。
1、視力模糊:眼壓低于正常范圍5-15mmHg時,眼球形狀改變導致屈光異常。長期未糾正可能誘發視神經萎縮,建議定期測量眼壓,避免劇烈運動碰撞眼部。生理性低眼壓可通過閉眼休息、熱敷改善。
2、視神經損傷:持續低眼壓使視乳頭血流灌注不足,可能與青光眼術后并發癥、葡萄膜炎有關。典型表現為視野缺損伴閃光感,需使用醋酸潑尼松龍滴眼液、溴莫尼定等抗炎藥物,嚴重者需玻璃體腔注氣術。
3、視網膜脫離:眼壓驟降導致玻璃體牽引增強,常見于高度近視或眼外傷患者。發病時伴隨飛蚊癥加重、視野 curtain樣缺損,需緊急行鞏膜扣帶術或玻璃體切割術,術后避免低頭動作。
4、角膜水腫:眼壓不足使角膜內皮細胞功能紊亂,多發于內眼手術后。表現為晨起霧視、畏光流淚,可局部使用5%氯化鈉滴眼液,配合角膜接觸鏡保護,避免揉眼。
5、眼球萎縮:長期嚴重低眼壓導致眼球體積縮小,常見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晚期。需玻璃體腔注射曲安奈德抑制纖維化,聯合硅油填充術維持眼壓,失明風險隨病程延長顯著增加。
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ml水分攝入,適量食用藍莓、胡蘿卜等富含花青素食物。避免舉重、跳水等可能引起眼壓波動的運動,睡眠時抬高床頭15°。建議每3個月進行眼底照相和OCT檢查,糖尿病患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%以下。出現突發視力下降、眼痛需12小時內就診眼科急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