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脾腫大可能由病毒性肝炎、酒精性肝病、血液系統疾病、代謝異常、寄生蟲感染等原因引起,通常表現為腹部膨隆、消化功能異常、貧血、凝血障礙、門靜脈高壓等癥狀。
1、腹部膨隆:
肝脾腫大最直觀表現為上腹部或左上腹膨隆,觸診可發現肋緣下肝臟或脾臟超出正常范圍。肝臟腫大時右季肋區飽滿,脾臟腫大則左肋弓下可觸及質硬包塊。嚴重者腹圍明顯增大,可能伴隨腹壁靜脈曲張。
2、消化功能異常:
腫大的肝臟壓迫胃部導致食欲減退、早飽感,脾臟腫大可能引發餐后左上腹隱痛。膽汁分泌異常可致脂肪瀉,門靜脈高壓造成胃腸道淤血時出現惡心嘔吐,部分患者有頑固性腹脹。
3、貧血癥狀:
脾功能亢進時破壞血細胞加速,表現為面色蒼白、乏力心悸。溶血性貧血患者可能出現黃疸,骨髓纖維化伴脾大者常見活動后氣促。血常規檢查顯示血紅蛋白低于90g/L需警惕脾亢。
4、凝血障礙:
肝臟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導致鼻衄、牙齦出血,脾大患者血小板減少可引發皮膚瘀斑。嚴重者出現消化道出血或顱內出血,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超過正常值3秒以上提示肝功能受損。
5、門靜脈高壓:
肝硬化患者出現腹水、臍周靜脈怒張,胃底食管靜脈曲張可能突發嘔血。脾靜脈回流受阻時脾臟進行性增大,伴隨脾功能亢進三系減少。超聲檢查顯示門靜脈直徑超過13mm具有診斷意義。
肝脾腫大患者需限制高脂飲食,優先選擇清蒸魚、山藥粥等易消化食物,避免酒精及腌制食品。適度進行太極拳、散步等低強度運動,監測腹圍變化。每日記錄體重波動,睡眠時采取半臥位減輕腹脹,出現嘔血或意識改變需立即急診處理。血吸蟲流行區居民應定期篩查,乙肝病毒攜帶者每半年復查肝臟超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