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敏性紫癜確診需結合臨床表現與實驗室檢查,主要檢查項目包括血常規、尿常規、凝血功能、免疫學檢測及皮膚活檢。
1、血常規:
血常規可評估是否存在感染或貧血。過敏性紫癜患者可能出現白細胞輕度升高,提示炎癥反應;部分患者伴隨嗜酸性粒細胞增多,反映過敏狀態。若血紅蛋白下降,需警惕消化道出血等并發癥。
2、尿常規:
尿常規用于篩查腎臟受累情況。約30%-50%患者會出現血尿、蛋白尿或管型尿,提示紫癜性腎炎。需動態監測尿蛋白定量,若持續異常需進一步行腎功能評估。
3、凝血功能:
凝血酶原時間PT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等檢查可排除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。過敏性紫癜患者凝血功能通常正常,但需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疾病鑒別。
4、免疫學檢測:
血清IgA水平升高是特征性表現,約50%患者IgA免疫復合物陽性。補體C3、C4檢測有助于鑒別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病。部分患者可檢測到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抗體升高。
5、皮膚活檢:
對于不典型病例,皮膚活檢可見真皮淺層小血管白細胞碎裂性血管炎,伴IgA沉積。該檢查具有診斷價值,但通常僅用于臨床表現不明確或需排除其他血管炎的情況。
過敏性紫癜患者急性期需臥床休息,避免劇烈運動加重皮膚出血。飲食宜選擇低鹽、低脂、易消化食物,避免可能誘發過敏的海鮮、堅果等。關節腫痛時可抬高患肢,冷敷緩解癥狀。恢復期建議逐步增加溫和運動如散步,增強免疫力。定期隨訪尿常規和血壓監測腎臟情況,若出現水腫、尿量減少等癥狀需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