潰瘍性結腸炎的癥狀主要包括腹瀉、黏液膿血便、腹痛、里急后重和全身癥狀。癥狀嚴重程度可從輕度逐漸發展為重度,通常與疾病活動期相關。
1、腹瀉:
腹瀉是潰瘍性結腸炎最常見的早期表現,每日排便次數可達4-10次,糞便多呈糊狀或水樣。隨著炎癥加重,腹瀉頻率增加,夜間腹瀉是疾病活動的特征之一。腸黏膜潰瘍導致水分吸收障礙是主要原因,嚴重者可出現脫水或電解質紊亂。
2、黏液膿血便:
疾病進展期典型表現為糞便中混有黏液、膿液和血液,血液多呈鮮紅色或暗紅色。直腸受累時可見便后滴血,結腸廣泛炎癥時可能出現血性腹瀉。此癥狀反映黏膜糜爛、潰瘍形成及毛細血管破裂,需與感染性腸炎鑒別。
3、腹痛:
腹痛多位于左下腹或下腹部,呈陣發性絞痛或持續性隱痛,排便后可暫時緩解。疼痛程度與炎癥范圍相關,全結腸炎患者可能出現全腹彌漫性疼痛。腸壁神經叢受刺激和腸管痙攣是主要發生機制,嚴重腹痛需警惕中毒性巨結腸等并發癥。
4、里急后重:
直腸炎癥導致肛門墜脹感和排便不盡感,患者頻繁產生便意但排便量少。該癥狀在直腸型或左半結腸型潰瘍性結腸炎中尤為突出,可能伴隨肛門疼痛。長期里急后重可影響生活質量,甚至導致焦慮或抑郁情緒。
5、全身癥狀:
中重度患者常出現發熱、乏力、體重下降等全身反應,體溫多在37.5-39℃之間。貧血常見于慢性失血或營養不良,兒童可能出現生長發育遲緩。這些癥狀與炎癥因子釋放、蛋白質丟失及營養吸收障礙密切相關。
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需保持低渣、高蛋白飲食,避免辛辣刺激及乳制品攝入。急性期建議臥床休息,緩解期可進行散步、瑜伽等低強度運動。定期監測血紅蛋白、白蛋白等營養指標,補充鐵劑、葉酸等營養素。心理疏導有助于改善因疾病產生的焦慮情緒,必要時可尋求專業心理咨詢。出現持續高熱、劇烈腹痛或大量便血時需立即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