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鉀可能由飲食攝入不足、消化吸收障礙、腎臟排泄過多、內分泌紊亂、藥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。
1、飲食不足:
長期偏食或極端節食可能導致鉀攝入不足。新鮮果蔬如香蕉、菠菜、橙子富含鉀元素,每日推薦攝入量約2000-4000mg。慢性酒精依賴者常伴隨營養不良性低鉀。
2、消化丟失:
持續嘔吐、腹瀉或腸造瘺會加速鉀流失。克羅恩病等慢性腸道疾病可能影響電解質吸收。胃腸減壓治療時需監測血鉀水平。
3、腎臟排泄:
利尿劑使用是醫源性低鉀常見原因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促進尿鉀排出。腎小管酸中毒患者每日尿鉀排泄量可達100mmol以上。
4、激素異常:
庫欣綜合征患者皮質醇升高促使排鉀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時胰島素缺乏導致細胞外鉀內移。甲狀腺功能亢進加速鉀代謝。
5、藥物因素:
β受體激動劑、兩性霉素B等藥物可能誘發低鉀。長期濫用瀉藥造成腸道鉀丟失。化療藥物順鉑具有腎毒性影響鉀重吸收。
建議每日保證300-500g深色蔬菜和200-350g水果攝入,選擇土豆、牛油果等高鉀食材;避免高溫長時間烹煮導致鉀流失;運動員或高溫作業者可通過口服補液鹽預防電解質紊亂;使用利尿劑患者應定期監測血鉀,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氯化鉀緩釋片;腎功能不全者需嚴格控制鉀攝入量,防止高鉀血癥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