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脈曲張性潰瘍可通過穿彈力襪、藥物治療、創面護理、壓力治療、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。靜脈曲張性潰瘍通常由靜脈高壓、瓣膜功能不全、皮膚營養不良、感染、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。
醫用二級壓力彈力襪適合靜脈曲張性潰瘍患者,需測量踝部和小腿周徑選擇合適尺寸。彈力襪通過梯度壓力促進靜脈回流,減少潰瘍區淤血,建議白天持續穿戴8-12小時,睡前脫下。避免選擇過緊或過松的款式,防止影響血液循環或壓力不足。
地奧司明、羥苯磺酸鈣、七葉皂苷鈉等藥物可改善靜脈張力。靜脈曲張性潰瘍可能與炎癥反應、微循環障礙等因素有關,通常表現為下肢水腫、皮膚色素沉著等癥狀。合并感染時需聯用抗生素,創面滲出較多時可短期使用呋喃西林溶液濕敷。
每日用生理鹽水清洗潰瘍面,覆蓋水膠體敷料或泡沫敷料吸收滲液。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消毒劑,修剪潰瘍周圍過度角化皮膚。觀察創面肉芽生長情況,壞死組織較多時需到醫院進行清創處理。
多層繃帶加壓包扎可替代彈力襪,從足踝向膝蓋方向纏繞,壓力維持在30-40mmHg。壓力治療需配合抬高患肢,每日保持15-20分鐘抬腿練習。治療期間監測肢體遠端血運,出現麻木或疼痛需調整壓力強度。
靜脈腔內激光閉合術、點狀剝脫術適用于頑固性潰瘍。靜脈曲張性潰瘍可能與深靜脈功能不全、交通支反流等因素有關,通常表現為下肢靜脈迂曲擴張、皮膚硬化等癥狀。潰瘍愈合后實施手術可降低復發率,術后仍需長期穿戴彈力襪。
靜脈曲張性潰瘍患者需控制體重避免增加下肢負擔,每日攝入足夠蛋白質和維生素C促進創面愈合,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。建議進行游泳、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改善循環,睡眠時墊高下肢15-20厘米。彈力襪每3-6個月更換一次,出現松垮變形需及時更換。創面護理期間戒煙戒酒,定期復查下肢靜脈彩超評估治療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