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可通過臨床癥狀、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結果綜合判斷。典型癥狀包括持續三個月以上的骨盆區域疼痛、排尿異常及性功能障礙,需結合前列腺液常規檢查和細菌培養確診。
一、臨床癥狀判斷:
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下腹部、會陰部或腰骶部隱痛,可能伴隨尿頻、尿急、排尿灼熱感等尿道刺激癥狀。部分患者會出現射精疼痛或血精,癥狀常因久坐、飲酒或勞累加重。需注意與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鑒別,后者前列腺液細菌培養結果為陰性。
二、實驗室檢查標準:
確診需進行分段尿試驗和前列腺按摩液檢查。四杯法中VB3按摩后尿液白細胞計數>10個/HP且細菌培養陽性具有診斷意義。前列腺液常規顯示卵磷脂小體減少、白細胞增多時提示炎癥存在,但需排除尿道污染可能。近年推薦兩杯法簡化流程,按摩前后尿液中白細胞計數差≥10倍或細菌培養陽性即可輔助診斷。
三、影像學與特殊檢查:
經直腸超聲可觀察前列腺結構變化,如鈣化灶或腫大,但無特異性。對于難治性病例建議行尿流動力學檢查排除膀胱出口梗阻。血清PSA可能輕度升高,需與前列腺癌鑒別。部分患者需進行支原體、衣原體等特殊病原體檢測。
日常護理需避免長時間騎車或久坐,每日溫水坐浴15分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。飲食宜清淡,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精攝入,適量補充鋅元素。規律性生活有助于前列腺液引流,建議每周2-3次。適度進行快走、游泳等有氧運動,避免加重盆腔充血的深蹲訓練。若出現急性加重癥狀如發熱、血尿,需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