闌尾周圍膿腫可通過抗生素治療、穿刺引流、手術切除、營養支持和疼痛管理等方式治療。該疾病通常由闌尾炎穿孔、細菌感染、免疫力低下、糞石梗阻或腸道菌群失衡等原因引起。
1、抗生素治療:闌尾周圍膿腫多與大腸桿菌、脆弱擬桿菌等細菌感染有關,通常表現為右下腹劇痛、發熱等癥狀。臨床常用頭孢曲松、甲硝唑、左氧氟沙星等廣譜抗生素控制感染,治療周期需持續7-14天直至炎癥指標恢復正常。
2、穿刺引流:對于局部膿液積聚明顯的患者,超聲引導下穿刺引流能有效減輕膿毒血癥風險。操作需在影像學定位下進行,術后需持續監測引流液性狀和引流量,必要時聯合抗生素沖洗膿腔。
3、手術干預:當膿腫直徑超過3cm或合并腸穿孔時,需行腹腔鏡膿腫清除術或開腹闌尾切除術。手術可徹底清除感染灶,但需評估患者心肺功能,術后需放置腹腔引流管觀察3-5天。
4、營養支持:急性期建議采用低渣流質飲食如米湯、藕粉,逐步過渡到低脂半流食。恢復期需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、蛋清,每日熱量攝入不低于1500千卡,必要時可添加腸內營養粉劑。
5、疼痛管理:根據疼痛程度階梯式使用對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或曲馬多等鎮痛藥物。物理止痛可采用右下腹熱敷,溫度控制在40℃以下避免燙傷,每次持續15-20分鐘。
患者康復期間需避免劇烈運動,建議每日步行不超過30分鐘。飲食需遵循少食多餐原則,限制辛辣刺激及高纖維食物攝入。術后2周需復查腹部超聲,3個月內禁止提重物及腹部力量訓練,出現持續發熱或腹痛加劇需立即返院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