補氣養血的藥物包括人參、黃芪、當歸、熟地黃、阿膠等。這些藥物通過不同機制改善氣血不足,需根據體質和癥狀辨證選用。
1、人參:人參大補元氣,適用于氣虛乏力、食欲不振。其活性成分人參皂苷能增強免疫力,促進造血功能。搭配白術、茯苓可健脾益氣,改善消化吸收功能。陰虛火旺者慎用。
2、黃芪:黃芪補氣升陽,針對氣短懶言、自汗癥狀。現代研究證實其多糖成分可刺激骨髓造血,提升紅細胞數量。常與當歸組成當歸補血湯,氣血雙補效果顯著。實熱證患者忌服。
3、當歸:當歸補血調經,主治面色萎黃、月經不調。所含阿魏酸能擴張血管,改善微循環。經典方劑四物湯中,當歸配伍川芎、白芍、熟地,廣泛用于血虛證候。便溏者需減量使用。
4、熟地黃:熟地黃滋陰補血,針對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。其梓醇成分可促進造血干細胞增殖。六味地黃丸以熟地為君藥,配合山茱萸、山藥等,治療肝腎陰虛效果顯著。脾虛濕盛者不宜。
5、阿膠:阿膠補血止血,適用于血虛萎黃、出血傾向。驢皮熬制的膠質富含氨基酸,能提升血紅蛋白水平。傳統用法需烊化兌服,常與核桃、黑芝麻制成膏方。消化不良者應慎用。
氣血調理需配合適度運動如八段錦、太極拳促進氣血運行,飲食可多食紅棗、枸杞、黑木耳等補益食材。長期氣血不足伴隨心悸、暈厥等癥狀應及時就醫,排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器質性疾病。藥膳調理建議咨詢中醫師進行體質辨證,避免自行濫用補益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