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婦貧血可通過血常規檢測、癥狀觀察、飲食評估、鐵代謝檢查、風險評估等方式判斷。貧血可能由鐵攝入不足、葉酸缺乏、維生素B12缺乏、慢性失血、妊娠期生理變化等因素引起。
血紅蛋白濃度低于110g/L或血細胞比容小于0.33可診斷為妊娠期貧血。血常規能反映紅細胞數量、大小及血紅蛋白含量,網織紅細胞計數可評估骨髓造血功能。檢測需避開急性感染期,孕早中晚期應分別篩查。
面色蒼白、乏力心悸是常見表現,重度貧血可能出現呼吸困難、頭暈目眩。指甲變脆、口腔炎等癥狀提示可能合并營養缺乏。癥狀評估需結合孕周,孕晚期生理性貧血可能掩蓋病理性貧血體征。
連續3日膳食記錄可發現鐵攝入不足,孕婦每日需27mg鐵元素。紅肉、動物肝臟、深綠蔬菜攝入不足者風險較高。素食孕婦需特別關注維生素B12來源,如強化食品或營養補充劑。
血清鐵蛋白低于30μg/L提示鐵儲備耗盡,轉鐵蛋白飽和度低于16%表明運輸障礙。骨髓鐵染色是金標準但少用,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檢測能區分缺鐵性貧血與慢性病貧血。
多胎妊娠、孕期間隔短于1年、月經過多史者需重點監測。胃腸道疾病患者吸收障礙風險高,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者需進行血紅蛋白電泳鑒別診斷。
孕婦應保證每日攝入牛肉50g、豬肝20g或血豆腐100g等富鐵食物,搭配獼猴桃、鮮棗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促進鐵吸收。快走、孕婦瑜伽等適度運動可改善血液循環,但重度貧血者需限制活動強度。每4周復查血紅蛋白直至分娩,哺乳期繼續補充鐵劑至少3個月。出現胸悶氣促等缺氧癥狀需立即就醫,妊娠合并重度貧血可能影響胎兒發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