肩周炎可通過非甾體抗炎藥、肌松藥、局部封閉治療、物理療法、功能鍛煉等方式緩解癥狀。肩周炎通常與關節囊粘連、肌腱勞損、免疫因素、退行性變、外傷史等因素有關。
布洛芬、塞來昔布、雙氯芬酸鈉等藥物可減輕肩關節炎癥反應和疼痛。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發揮作用,適用于急性期腫脹疼痛明顯者,需注意胃腸道不良反應。
鹽酸乙哌立松、氯唑沙宗能緩解肩周肌肉痙攣。藥物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降低肌張力,改善因肌肉緊張導致的關節活動受限,常見副作用包括嗜睡和頭暈。
曲安奈德聯合利多卡因進行痛點注射可快速消炎鎮痛。糖皮質激素能抑制局部免疫反應,適用于壓痛明確的局限性炎癥,每年注射不宜超過3次。
超短波、超聲波治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。物理因子能加速炎性物質代謝,緩解晨僵和關節攣縮,需配合主動運動防止粘連加重。
爬墻運動、鐘擺運動維持關節活動度。漸進式牽拉訓練可松解關節囊粘連,每日堅持15分鐘能預防肌肉萎縮,疼痛期需避免暴力拉伸。
日常可補充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魚、亞麻籽油減輕炎癥,進行游泳、太極拳等低沖擊運動改善肩部柔韌性。睡眠時避免患側臥位,使用熱敷袋緩解晨僵癥狀。若保守治療3個月無效或出現肩關節明顯畸形需骨科就診,必要時考慮關節鏡松解術或麻醉下手法松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