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敏性鼻炎是一種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,可能由遺傳易感性、環境過敏原暴露、免疫調節失衡、鼻黏膜屏障功能障礙、自主神經紊亂等原因引起,可通過避免過敏原、鼻腔沖洗、抗組胺藥物、糖皮質激素鼻噴劑、免疫治療等方式干預。
1、遺傳因素:
家族過敏史是重要風險因素,父母患過敏性疾病時子女發病率顯著升高。這類患者常伴有其他過敏表現如濕疹或哮喘,治療需注重環境控制聯合藥物干預。
2、過敏原觸發:
塵螨、花粉、寵物皮屑等吸入性過敏原通過IgE介導的I型變態反應引發癥狀。患者接觸過敏原后出現陣發性噴嚏、清水樣涕,規避過敏原是最基礎的治療措施。
3、免疫異常:
Th2細胞優勢應答導致IL-4、IL-5等細胞因子過度分泌,促進嗜酸性粒細胞浸潤。這種情況可能伴隨結膜充血或氣道高反應性,需采用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配合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孟魯司特。
4、黏膜損傷:
鼻黏膜上皮緊密連接蛋白表達下降使過敏原更易穿透,可能與反復炎癥刺激或空氣污染有關?;颊叱R姳羌咨n白水腫,局部使用布地奈德鼻噴劑可修復黏膜屏障。
5、神經敏化:
感覺神經末梢P物質釋放增加導致非特異性刺激反應,表現為對冷空氣、異味等刺激敏感性增高。生理鹽水鼻腔沖洗能降低神經末梢興奮性。
日常建議保持室內濕度40%-60%,每周用60℃熱水清洗寢具;春季花粉季外出佩戴防花粉口罩,歸家后及時沖洗鼻腔;飲食可增加富含Omega-3脂肪酸的三文魚、亞麻籽油攝入;規律進行游泳、瑜伽等運動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環。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夜間憋醒需進行過敏原檢測及肺功能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