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行性乙型腦炎可通過抗病毒治療、對癥支持治療、免疫調節治療、并發癥管理和康復治療等方式干預。該病由乙型腦炎病毒感染引起,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。
1、抗病毒治療:
早期應用利巴韋林、干擾素α、阿昔洛韋等抗病毒藥物可抑制病毒復制。需在發病48小時內啟動治療,錯過窗口期后療效顯著下降。病毒血癥期過后,藥物主要針對血腦屏障滲透性增高的腦組織病變。
2、對癥支持治療:
高熱采用物理降溫聯合對乙酰氨基酚,驚厥發作時靜脈注射地西泮。顱內壓增高者需20%甘露醇脫水,嚴重呼吸衰竭需氣管插管機械通氣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需精確計算補液量。
3、免疫調節治療:
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中和游離病毒,糖皮質激素用于控制過度炎癥反應。免疫調節需監測淋巴細胞亞群變化,警惕繼發感染風險。重癥患者可考慮血漿置換清除炎癥因子。
4、并發癥管理:
肺部感染根據痰培養選用頭孢曲松或萬古霉素,應激性潰瘍需質子泵抑制劑預防。癲癇持續狀態需持續靜脈泵入丙戊酸鈉,腦積水患者需腦室腹腔分流術。
5、康復治療:
運動障礙采用Bobath技術進行神經發育療法,吞咽困難者進行冰刺激訓練。認知障礙使用計算機輔助認知康復系統,語言功能重建需Schuell刺激療法。康復介入越早預后越好。
治療期間需保證每日2500ml水分攝入,恢復期蛋白質供給增至1.5g/kg體重。肢體癱瘓患者每2小時翻身預防壓瘡,認知訓練每日不少于3次。康復階段可進行水中步行訓練和平衡墊練習,飲食推薦高蛋白鱈魚粥和菠菜豬肝泥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影響神經修復。密切監測體溫和意識狀態變化,出院后仍需持續6個月神經功能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