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多數情況下可以治愈,治療成功率與病原體類型、治療時機、并發癥等因素密切相關。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抗生素治療、對癥支持治療、并發癥管理、營養支持和定期隨訪。
1、抗生素治療:
針對病原體的敏感抗生素是治療核心。臨床常用青霉素類、頭孢三代如頭孢曲松或萬古霉素等藥物,需根據腦脊液培養結果調整。靜脈給藥需持續2-3周,嚴重者延長至4周。治療期間需監測肝腎功能及血藥濃度。
2、對癥支持治療:
控制顱內壓可用甘露醇脫水,驚厥發作時使用苯巴比妥鎮靜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需精確計算補液量,必要時輸注白蛋白或血漿。呼吸支持對合并呼吸衰竭的新生兒至關重要,需氧療或無創通氣。
3、并發癥管理:
腦積水需神經外科會診行腦室引流,硬膜下積液超過1厘米考慮穿刺抽吸。聽力障礙者需腦干聽覺誘發電位篩查,癲癇后遺癥需長期抗癲癇治療。嚴重者可遺留運動障礙或認知缺陷。
4、營養支持:
優先母乳喂養,無法經口進食者采用鼻飼,熱卡需達到120-150kcal/kg/d。補充維生素K預防出血,早產兒需添加鐵劑。監測體重增長曲線,必要時使用靜脈營養支持。
5、定期隨訪:
出院后需神經發育評估至少隨訪至2歲,包括大運動、精細動作、語言發育篩查。6月齡前每月復查頭圍,每3個月進行智力測試。發現發育遲緩需早期介入康復訓練。
母乳喂養可提供免疫球蛋白增強抵抗力,保持室內溫度24-26℃避免受涼。接觸患兒前后嚴格洗手,奶瓶餐具每日煮沸消毒。每日測量頭圍觀察腦積水進展,記錄喂養量和大小便情況。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,按時接種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。如出現發熱、拒奶、眼神呆滯等表現需立即復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