妊娠期高血壓可能影響孕婦心腦血管功能、胎兒生長發育、胎盤供血、腎臟代謝功能及分娩過程,需通過血壓監測、藥物控制、營養調整、胎兒監護及適時終止妊娠等方式干預。
1、心腦血管風險:
妊娠期高血壓可導致全身小動脈痙攣,增加腦出血、子癇等急癥風險。孕婦可能出現頭痛、視物模糊等癥狀,長期未控制可能引發慢性心功能損傷。日常需限制鈉鹽攝入,血壓≥140/90mmHg時需遵醫囑使用拉貝洛爾、硝苯地平或甲基多巴等藥物。
2、胎兒發育受限:
子宮胎盤血流灌注不足可能引起胎兒生長遲緩、羊水過少。超聲監測顯示胎兒體重低于孕周10%時,需增加蛋白質和鐵元素攝入,每日補充30g優質蛋白如雞蛋、魚肉,配合胎心監護每周2-3次。
3、胎盤功能異常:
血管病變可能引發胎盤早剝或胎盤功能減退,表現為陰道出血、宮縮頻繁。孕28周后需避免劇烈運動,出現持續腹痛應立即就醫,必要時通過硫酸鎂抑制宮縮。
4、腎臟負擔加重:
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導致蛋白尿,24小時尿蛋白>300mg需警惕子癇前期。每日飲水量控制在1.5-2升,監測尿常規及腎功能,避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。
5、分娩并發癥:
產程中血壓驟升可能增加剖宮產概率,術后易發血栓。孕37周后評估宮頸條件,血壓控制不佳者建議擇期剖宮產,術后6小時開始低分子肝素預防血栓。
妊娠期高血壓孕婦應保持每日30分鐘散步或孕婦瑜伽,飲食采用DASH模式每日蔬菜500g、全谷物200g、低脂乳制品300ml,睡眠時采取左側臥位改善胎盤血流。每周至少3次血壓晨峰監測,收縮壓持續>150mmHg或出現持續性頭痛需急診處理。產后42天復查時需評估心血管系統遠期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