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膚潰瘍的臨床表現多樣,可能表現為局部皮膚缺損、滲出液、周圍紅腫、疼痛或瘙癢、愈合延遲等癥狀。
1、皮膚缺損:潰瘍最典型表現為皮膚或黏膜表層組織缺失,創面可呈圓形、不規則形,深度從表皮層延伸至真皮層甚至皮下組織。缺損邊緣可能平整或隆起,基底常覆蓋黃色壞死組織或紅色肉芽組織。
2、滲出液:活動期潰瘍常伴隨漿液性、血性或膿性滲出,滲出量取決于感染程度。細菌感染時滲出物呈黃綠色,伴隨腐臭味;靜脈性潰瘍多見淡黃色清亮液體,糖尿病足潰瘍可能出現褐色分泌物。
3、周圍紅腫:潰瘍周圍2-3cm范圍常見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,皮膚溫度升高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紅腫范圍擴散迅速,結核性潰瘍周圍可能出現蒼白色結節。
4、疼痛瘙癢:神經末梢暴露導致持續性刺痛或灼痛,靜脈淤血性潰瘍疼痛在抬高患肢后減輕。愈合期可能出現難以忍受的瘙癢,與組織胺釋放和新生神經纖維敏感有關。
5、愈合延遲:超過4周未愈視為慢性潰瘍,創緣出現角質化增厚,基底血管減少。糖尿病潰瘍因微循環障礙呈現蒼白基底,放射性潰瘍伴隨周圍皮膚萎縮和色素脫失。
日常護理需保持創面清潔,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后覆蓋水膠體敷料。適當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C,每日進行30分鐘下肢抬高運動促進靜脈回流。定期監測血糖和下肢動脈搏動,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局部受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