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陰毛囊炎可通過莫匹羅星軟膏、夫西地酸乳膏、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膠等藥物治療,通常由細菌感染、毛發內生、局部潮濕、免疫力下降、糖尿病等因素引起。
1、細菌感染:
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常見致病菌,表現為紅腫熱痛的小膿皰。除上述外用藥,需保持患處清潔干燥,避免抓撓。每日用溫水清洗后涂抹藥膏,穿透氣棉質內褲減少摩擦。
2、毛發內生:
剃毛或脫毛導致毛發卷曲生長刺入皮膚,形成紅色丘疹伴壓痛。暫停脫毛行為,用熱敷軟化角質層后消毒鑷子拔出內生毛發。反復發作需考慮激光脫毛破壞毛囊。
3、局部潮濕:
久坐、緊身褲或經期衛生巾不透氣誘發炎癥。選擇純棉透氣內褲,每2小時更換衛生巾,排便后從前向后擦拭。可配合使用氧化鋅軟膏隔離潮濕環境。
4、免疫力下降:
熬夜、壓力或感冒后易發,伴隨多發膿皰。補充維生素C和鋅劑增強抵抗力,保證7小時睡眠。合并發熱需口服頭孢克洛或阿奇霉素。
5、糖尿病因素:
血糖控制不佳者易反復感染,創面愈合緩慢。監測空腹血糖,使用胰島素或二甲雙胍控制血糖。合并蜂窩織炎需靜脈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。
日常增加西藍花、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食物攝入,避免辛辣刺激飲食。選擇瑜伽、快走等低強度運動增強體質,經期避免游泳和盆浴。治療期間暫停性生活,分泌物異常需做白帶常規檢查排除合并感染。持續3天無改善或出現發熱、淋巴結腫大時需婦科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