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部皮膚遇水起皺可通過減少浸泡時間、保持皮膚屏障、局部保濕護理、避免刺激物接觸、及時就醫等方式處理。該現象通常由角質層吸水膨脹、皮脂膜破壞、汗腺分泌異常、接觸性皮炎、真菌感染等原因引起。
1、控制浸泡:長時間接觸水會使角質層細胞吸水膨脹,導致皮膚褶皺。建議洗碗洗衣時佩戴橡膠手套,單次洗手不超過1分鐘,游泳后立即擦干。嬰幼兒洗澡水溫需控制在38℃以下。
2、修復屏障:皮脂膜受損會加速水分滲透,可選用含神經酰胺的護手霜,或在睡前涂抹凡士林形成保護膜。接觸洗滌劑后需用溫水沖洗,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清潔手部。
3、加強保濕:選擇含尿素或乳木果油的保濕產品,每日涂抹3-5次。冬季可配合使用加濕器維持環境濕度在50%-60%,干性皮膚者需增加甘油類護膚品使用頻率。
4、排查刺激:接觸性皮炎可能導致局部皮膚褶皺伴瘙癢,需避免直接接觸洗潔精、消毒液等化學制劑。從事水產加工者建議工作時佩戴雙層手套,內層為吸汗棉質手套。
5、鑒別感染:真菌感染常伴隨脫屑和紅斑,皮膚鏡檢可確診。疑似感染需就醫進行抗真菌治療,常用藥物包括特比萘芬乳膏、聯苯芐唑溶液等,嚴重者需口服伊曲康唑。
日常需注意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E促進皮膚修復,增加三文魚、堅果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攝入。手部運動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建議每日進行握拳伸展練習5-10分鐘。糖尿病患者出現持續皮膚褶皺需監測血糖水平,長期未愈的皮膚病變應進行病理活檢排除其他皮膚病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