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蟲子叮咬后出現紅疙瘩伴瘙癢可通過冷敷緩解、局部用藥、口服抗組胺藥、預防感染、就醫評估等方式治療。該癥狀通常由蚊蟲毒素過敏、螨蟲叮咬、跳蚤叮咬、蜱蟲附著、隱翅蟲皮炎等原因引起。
立即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患處10-15分鐘,低溫能收縮血管減少組織胺釋放,緩解腫脹和瘙癢感。避免抓撓防止皮膚破損,冷敷間隔2小時重復一次,持續24小時內效果顯著。
涂抹爐甘石洗劑或氫化可的松軟膏減輕炎癥反應,每日2-3次。含薄荷腦的外用凝膠可快速止癢,合并水皰時使用莫匹羅星軟膏預防細菌感染。
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等二代抗組胺藥能阻斷H1受體,每日一次口服緩解全身過敏癥狀。嗜睡副作用較輕,適合白天使用,兒童需遵醫囑調整劑量。
叮咬處出現化膿、發熱時可能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有關,通常表現為疼痛加劇和黃色滲液。用碘伏消毒后覆蓋無菌敷料,避免接觸污水,必要時口服頭孢克洛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。
蜱蟲叮咬后出現游走性紅斑或發熱頭痛,需排除萊姆病可能。隱翅蟲皮炎伴隨線狀膿皰應急診處理,醫生可能開具潑尼松短期沖擊治療或進行創面清創。
日常穿淺色長袖衣物減少蚊蟲接觸,戶外活動后及時洗澡更換衣物。飲食補充維生素B1可通過汗液排出產生驅蟲效果,綠豆湯和薄荷茶具有清熱解毒作用。瘙癢持續超過72小時或出現呼吸困難等全身過敏反應,需立即至急診科處理。保持居住環境干燥通風,定期清洗床品可減少螨蟲滋生風險。